走進明末清初的藝術寶殿:17世紀最好的中國繪畫藝術與文化收藏之一

由曹氏家族收藏的17世紀中國繪畫於2016年8月7日至12月4日在LACMA展出,名為「Alternative Dreams」的中國繪畫書畫藝術。一個中國歷史文化上最“混亂”但也是最“創新”的時期,超過120幅的繪畫帶領觀眾們了解當時的藝術家們在明末清初時期的掙扎與創新。我是誰?一個新的認同感漸漸地形成。曹仲英(Jung Ying Tsao)- 集收藏家、藝術家、學者和鑑賞家於一身,讓這場文藝饗宴帶領你穿越時空...

走進明末清初的藝術寶殿:17世紀最好的中國繪畫藝術與文化收藏之一

17世紀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它見證了中國明代(1368-1644)的衰落和滿清(Manchu)統治的開始(1644-1911)。這是中國歷史文化上最“混亂”但也是最創新的年代。這場展覽帶領觀眾們走進明末清初時期中國藝術家的世界,看看中國藝術家與文人們如何在舊帝國的滅亡和新帝國的興起中,利用繪畫、書法和詩作來面對及創作一個新的認同感。

這次展覽為觀眾們打開一扇窗,開啟17世紀明末清初之“失落的世界”。這場展覽展出此時期最有名的畫家,包括超過120幅繪畫和80多個藝術家,是打開中華文化重要的鎖匙之一。展覽配置成9大類,主要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和地理城市做編排來看中國藝術的發展和各個中國藝術學派的思想與代表。

圖片取自:Barnebys.hk過去成交價網 董其昌DONG QICHANG (1555-1636)
圖片取自:Barnebys.hk過去成交價網 董其昌DONG QICHANG (1555-1636)

董其昌與松江畫派

第一個部分展出明朝時期最具影響力的畫家和書法家之一董其昌(Dong Qichang)(1555-1636)和一些追隨的松江畫派。董其昌在明末清初的繪畫發展中是樞紐的角色。在當時,他是一個非常傑出具創作力的藝術家同時也是重要的藝術史學家和理論家,他同時創造了南宗派(southern school)文人畫(literati style)的派系。

圖片取自:Barnebys.hk過去成交價網 董其昌DONG QICHANG (1555-1636)
圖片取自:Barnebys.hk過去成交價網 董其昌DONG QICHANG (1555-1636)
dong8
dong8

畫中九友

這部分展出是以清朝詩人兼畫家吳偉業的《畫中九友歌》來呈現明末清初畫家們的作品包括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李流芳、王時敏、王鑒等。其實這些畫家們從來沒有形成一個實質的團體,這個展出的單元將這些畫家們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同樣有相同的主題,例如佛教哲學可以在他們作品中見到。

中國各大城市和畫派

此展利用各個城市編排的方式來看每個城市在中國藝術歷史上演變的重要貢獻。

蘇州和杭州繪畫來自中國藝術歷史上最重要和深具文化意義的兩個城市。在16世紀時,蘇州見證了吳門畫派(Wu school of painting)的繁榮。吳門畫風由沈周(Shen Zhou)和文徵明(Wen Zhengming)建立。杭州在十二至十三個世紀曾是南宋的都城,同時也是明朝浙派繪畫(相對於吳門畫派的概念)的發源地。福建和江西兩城市在歷代和明末時期是重要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在第十七世紀,福建的泉州和福州的作為主要港口,在國際海上貿易扮演重要的角色,許多風格獨創具創新的畫家在此時期崛起。

南京在明朝和清朝皆身居重要的政治、經濟和藝術中心,因為許多有名的畫家和藝術家皆源自此地。南京在第十七世紀具有象徵意義,在明朝十五世紀時將首都遷到北京以前,南京是其首都。在明朝滅亡後,這個城市變成精神中心,它同時也是佛寺的中心。最重要的是它也是許多中國畫家們的家鄉或生活的地方。

此展中的焦點之一是安徽畫派(The Anhui School)和正宗畫派(The Orthodox)。安徽畫派在風景畫中(Landscape painting)風格獨具,大抵是線條挺健,筆墨簡淡 。被這種學派畫風影響的畫家包括鄒之麟(Zou Zhilin)等 。正宗學派包括一群風景畫藝術家,像是有名的清初四王(王時敏(Wang Shimin)、王鑑(Wang Jian)、王翬(Wang Hui)和王原祁(Wang Yuanqi)),繼續延續董其昌的文人畫傳奇。

看看董其昌的作品過去的成交價和四王的過去成交價

Maximize the exposure of your upcoming auction on Barnebys today!